鼓譜有很多不一樣的格式,沒有統一的寫法,有的寫法是手跟腳的部份分開,有的寫法是符桿會從上往下連在一起…也有符桿從下往上連的,習慣性的適應一種寫法,
忽然換成另外一種鼓譜,就會不知所措,只能靠更多的鼓譜來練習。
一.如果有現成鼓譜可參考,對於打擊樂手是最好的:
1.鼓譜拿到手之後,先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唱出來,我們稱為唱譜。歌手要唱出曲子的 音調,而鼓手對鼓的音色與節奏也需要輕易朗朗唱出口來,如果有困難,就要找出
癥結與瓶頸加以練習,因為打擊手在學習鼓的打擊過程中唱譜是很重要的。
2.依據會的用途與目的及要領的要求,考慮採用各種不同曲風、節奏、速度、過門的可行性。
3.注意歌曲中的節奏模式(groove),尤其是搖滾樂。groove是指樂團的節奏模式,包括 鍵盤、節奏樂器、吉他、貝斯、節奏鼓所合構成的固定節奏模式,並一直出現在樂
曲中。
二.當詩歌只有歌譜供參考,那麼打擊樂手要做的是:
- 先熟悉旋律,學會怎麼唱,了解詞曲要表達的是什麼。
- 體會歌詞意境,了解詩歌的用途與目的。
- 參考鋼琴譜的彈法與鍵盤和弦,找出過門(Fill in)的靈感。
- 找到歌曲的音符與節奏律動,決定曲風、節奏、過門打法。
- 曲子太多細節死記不來,惟有將重要之音符細節記錄在歌譜或空白五線譜上,演奏時較不會出現缺失。
- 同樣的樂曲,每個人音樂背景不同,所演奏詮釋出來的音樂層次都不會一樣。
- 鼓的部分也不一定完全照譜宣科,而要視實際需要作臨場變化演奏。
- 國外作曲家寫歌時大都先有和弦架構再譜曲,這一點可能與國內作曲者寫曲方式不同,所以演奏翻譯歌曲時,其精髓與韻味會不一樣。
上述是一般聽音樂時的潛移默化的學習法,但是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是更不能少的。
三.在大樂團中的不同做法:
有趣的是,在一個大樂團中,樂手手中的樂譜是分譜,打擊樂曲動輒三、四部;也就是說,第一部打擊手的譜只填寫了第一部要表演出的節奏,依此類推。
這跟唱詩歌時拿到的合唱譜不一樣;合唱譜裡面通常是把所有聲部同時寫在一排五線譜上,所以練習時可以看見樂曲進行中的任一刻,其他聲部要唱出的旋律和節奏。
如果眼中只看到自己分譜的內容時,馬上面臨到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想像出曲子的全貌,從譜上可以看見自己要演出的節奏,卻不能明確的知道其他的聲部要演奏出什麼音符來。
這種演奏練習對打擊譜不熟的樂手來說,是一個挑戰。打擊樂手必須完全仰賴指揮,指畫出的節拍來演奏;即使仔細聆聽其他聲部的演奏,也未必確保知道這時候的我們
到底創造出了什麼效果,只能緊緊盯住眼前的譜,跟好拍子,在適當時機彈出需要的音符與節奏。我們要練習在任何時刻,都要知道別人演奏什麼。
在表演每一首曲子之前,每個節奏部必須先把自己負責的部分練習到不為任何事所動,然後由能觀察全團樂手來使全體合一協調,才能演奏完成一首曲子。
打擊樂課程真的可以帶我們去以不同的方向與角度,思考創新不同的事情。